请输入关键字
中心外联部孙玉红在 2021 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中获省医务工会征文类一等奖
时间:2022-01-30


      近日,山东省医务工会发来喜讯,中心外联部孙玉红在 2021 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中获征文类一等奖。

      据了解,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,全省医务系统开展了 以“百年圆梦 幸福起航”为主题的读书活动,孙玉红精心准备,踊跃投稿。经过专家们严格评审,层层筛选,最终以一篇《生活需要仪式感》 收获征文类一等奖。

      1 月 22 日,孙玉红出席了省医务工会举办的颁奖典礼,并被推荐为优秀作品唯一代表登台展示,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,得到评委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。

      原文如下:

《生活需要仪式感》


     今天晚饭后,一个人出去散步,一路听着非常喜欢的《读者》,被一篇《没有仪式感的家庭,养不出幸福的孩子》深深吸引,让我感同身受。原来,只有识字班文化水平的妈妈,居然懂得那么多的育儿宝典,不由得更加钦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,尤其是老妈,似乎是无师自通。于是,更加意识到我和弟弟的幸运。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,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,那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,但是,我们的父母,我们的妈妈,她却给了我们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幸福的童年。

     自打记事起,我就是妈妈的小公主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永远是同龄小伙伴们艳羡不及的。我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小姑娘,那是妈妈买来的红色人造棉布亲手给我做的,因为做工简单,布料柔软滑爽,价格不贵,所以,好多妈妈、姐姐都让我妈教给她们做裙子,于是,那年我们村子的街上特别流行红裙子。还因为那时候村子里孩子们穿着都很保守,穿裙子成为了先河,成为了时尚。当别人连围巾都围不上的时候,我已经拥有了一条做工精美的粉红色的纱巾。我小心佩戴,整个人因为有了它都感觉亮了,飘飘欲仙了。其实,那也是我不曾想过的,因为那时候,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我根本不曾见别人戴过。我和弟弟的衣服,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,她的手很巧,只要见到过的款式,她都能试着裁剪出来。我的娃娃服,弟弟的茄克,有段时间特别流行穿国防绿色的退伍军装,妈妈都能做得出来。就连妈妈手工做的棉鞋、布鞋,她都要做出一个标新立异的样子出来,不是换一个新的样式,就是用一种更加好看亮丽的颜色,总之妈妈做的鞋是最好看的。

     在那个封闭的小山村里,可以与外边相通的只有两条羊肠小道,一条向南,一条向北,在上初中之前,我只是去过方圆五里内几个山村里的亲戚家,再往南、再往北,都没去过,但是妈妈常去。妈妈说,北边20里外的地方,有一个很大的集市,卖什么的都有,她是村子里第一个会骑自行车的女人。别人都认为我们村连平一点的路都没有,自行车别说买不起,就是买得起也用不上。但妈妈就是一个思维超前的人,在当时应该算是引领时尚潮流的了。她买了村子里的第一辆自行车,买了第一台缝纫机。再后来,我家第一批安了电灯,买了第一批电视机、电风扇、录音机。爹妈想尽一切办法,只要能挣到钱的门路,他们都尝试过。我家里的生活条件,一直是比较好的,所以,我们姐弟仨一直有着生活上的优越感、自信心,虽然现在想起来,那时候的生活状况依然很差,但是,在童年的回忆里,充满的却都是幸福和快乐。

     父母结婚早,妈妈虽然自己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,但是,她天性要强、要好、爱面子,就算自己吃再多的苦,受多大的罪,她都要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,不能委屈了孩子,让别人看笑话。每一顿饭菜,她都会精心准备。妈妈从小家里也很贫困,但却天生会做饭。虽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,但在我们的心目中,我妈妈就行。家里明明没有什么菜可做了,但是,到吃饭的时候,妈妈却能变出一个香椿芽炒鸡蛋来,那香味老远就会引得肚子咕咕叫。原来,妈妈去河岸边,把一棵香椿树扳过来,只轻轻把最上边几个嫩嫩的叶子掐下来,虽然已经不是春天吃香椿芽的季节,但树头上总会有几个嫩芽的。菜炒好以后,为了防止我们争抢打架,她会公平的分给我们仨每人一小份,虽然就那么一点,却可以下饭,让我们吃得腹饱肚圆。

     更没有想到的是,现代父母所说的仪式感,妈妈那时候就懂得。春节年年过,但每一年妈妈都精心的做好准备。她不管有多么忙,多么累,大年初一早上的新鞋子、新衣服、新帽子、新围巾,是一定要准备齐全的。现在脑海里的印象,还会浮现出来,漆黑寒冷的大年夜里,在微弱暗淡的煤油灯下,妈妈在赶着钉棉鞋的最后一颗纽扣,或者在缝制新褂子的最后一个口袋------早就给我们仨弯制好的吃饺子用的小铁叉子,跃跃欲试的摆放在了每个人的碗里,就等着大年初一五更里,穿上新衣服,吃饺子,放鞭炮了。

     妈妈其实自己还是一个不大的孩子,所以,有时候感觉就是一个领着我们玩耍的孩子王。别人家里种地,一到忙的时候,要看孩子,还要干农活,顾了这头顾不上那头,忙乱不堪。而妈妈带着我们下地,却像做游戏。她和老爸给我们按高矮个亲自定制了大小不同的工具,比如扁担是儿童款的,箩筐是小型的,刨地用的镢头每个人都是专属的,还买了一套小的簸箕簸箩,那是给我用的,因为男孩子是不用这些的。工具小,拿着不费劲,于是,各种农活,我们都抢着干,大大小小五口人,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生产队了。爹妈把今天要刨的地或者要收割的庄稼地,按年龄大小分给我们仨,进行比赛,看谁干得快,于是谁也不示弱,争先恐后的抢在前头,效率极高。我们仨是村子里为数不多会干农活的,其他即便会干的,也是勉强用大人的工具,干着很吃劲,看着也很痛苦。能帮父母干活我们感觉非常的骄傲,也很自豪,而且一点也不累,满满的都是成就感。所以小时候的记忆里,除了学习,就是学着大人的样子干农活儿。

     记忆最深刻的,也是我们现在一起谈起频率最多的一次。那年深秋,秋收秋种基本就要结束了。老爸说,天气还没有变冷,在家里闲着也没事干,想去离家很远的大山峪里把那二分不在计划之内的地也种上麦子,明年可以多收点。老妈便鼓动我们一起去,说那里有个山泉,泉里的水很清,可以喝,中午可以在那里做饭吃。我们三个都很憧憬这样的一顿与众不同的饭,于是兴高采烈的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,才来到了目的地。地是怎样种上的,一点印象也没有了,只是记得,那顿中午饭,吃的一生难忘。全家人齐动手,老爹搬来两块大石头,把带来的锅两边撑起来,妈妈取来了泉水,我和弟弟负责找来干柴,爹点了一根烟,叼在嘴上,顺便把柴点了。我们三个把锅围了个圈儿,你一把,我一把,往里面续着柴,红红的火苗舔舐着锅底,把小脸蛋儿烤的红扑扑的,不一会儿便听见了水烧开的声音。妈把准备好的面条放进锅里,记得带着碗,却忘了带筷子(不知道老妈是不是故意不带的),爹妈找来直一些的柴棒,简单处理一下,简易筷子便有了。妈妈把煮好的面条每个碗里都盛得满满的,浇了点事先在家调好的酱油、香油、醋,那香味儿,立刻扑面而来,现在想起来还会流口水呢。虽然那只是一碗清水面,妈妈却把它做成了美味佳肴。这件事便成了幸福快乐的种子,在记忆的长河里,生了根,发了芽,再难忘记。

     生活需要仪式感,是现代妈妈的育儿观。我妈妈虽然不懂,但她却知道,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,让我们过得与众不同,在我们以后的漫漫人生中,多留一些更加美好的回忆。过年时候的新衣服,生日时候的煮鸡蛋,端午节给我们手腕系上五种颜色编好的彩线,七夕节用指甲桃的花瓣儿为我们染漂亮的红指甲-----生活中这些充满了童趣的点点滴滴,把我们的童年装扮的丰富多彩。她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都要开朗乐观的热爱生活。

     村上春树说,生活如果没有了(仪式感)这些小确幸,人生就像干巴巴的沙漠一样。是的,感谢我的妈妈,我的父母,把我们的童年绘成了一本美丽的《童话故事》。把我们每一个精彩的瞬间、开心的时刻、值得记忆的日子,串上音符,涂上颜色,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,一首首唯美的诗,一个个美妙的故事。三个幸运的孩子,快乐幸福地行走在蓝天白云下,青山绿水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