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关键字
ESD不开刀——消化道早癌轻松治
来源:消化内科 时间:2024-12-30

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,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并呈年轻化的趋势。我国确诊的胃肠道肿瘤90%都是中晚期,5年生存率低于30%!消化道癌起病隐匿,发病早期患者常没有自觉症状,消化内镜是最直接、高效的检查手段。直径小于2mm的极早癌就能发现,更别说是癌前疾病了。

近日,患者刘阿姨既往“慢性萎缩性胃炎”病史5年,曾根除HP,因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,上腹部为主,进食后明显,大便色黄不成形。院外药物治疗,效果差。为进一步诊疗,入住我院消化内科。在胃镜检查后发现患者有胃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,这就是胃癌的癌前病变。若进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治疗存在出血风险,但外科手术风险更高而且无论从患者生活质量上还是心理上,都会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。刘阿姨及家属在充分了解风险后选择ESD治疗。我院吴洪文主任在内镜中心为其行胃ESD治疗,术中吴主任仔细轻柔操作,应用Dual切开边缘后,黏膜下剥离切除,应用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处理创面,观察切除完整,创面平整,无出血,应用止血夹4个于病灶边缘4处血管丰富处钳夹。手术顺利剥离病灶,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。

目前刘阿姨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,拟3个月之后复查胃镜。73岁的张老师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时发现直肠病变,直肠病灶继续发展可进一步癌变。吴主任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顺利解决问题,术后患者安返病房,病理符合锯齿状腺瘤伴异性增生。因此,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!这些案例展示了胃镜ESD技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微创优势,为广大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、恢复快的治疗方法。

什么是ESD(内镜下黏膜剥离术)?医生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,将直径大于2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、胃肠道早癌以及直径大于2cm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等,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,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。 ESD能够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,尤其适用于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。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,具有创伤小、费用低、恢复快等优点。ESD技术在我院消化内镜早已开展,吴主任ESD手术量达到百余例,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,发现并治愈了很多消化道早癌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