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说过肺癌、肝癌、乳腺癌
可你听说过
藏在耳朵后面的癌吗?
张女士怎么也没想到
耳朵后面这块“斑”
给她带来了大麻烦
“斑”被抠破不愈合,经检查竟然是癌
前段时间,张女士在家人的提醒下,发现自己右耳后又长了一块“斑”。
这块“斑”不痛不痒,张女士也就没把它放在心上。
随着时间流逝,这块“斑”也越来越大,直到有次不小心抠破了,一直不愈合,而且颜色混杂不清,看上去十分不美观。
患处术前照片
张女士的家人不放心,带她到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皮肤科找到坐诊的王婕医生。
王婕医生仔细询问病史,检查皮损,建议先做活检明确诊断。活检病理结果出来后才发现,这竟然是块“癌”!
谈癌色变!!!
看到病理报告上“基底细胞癌”这五个大字,张女士心里非常紧张,焦急地向皮肤科宋亚丽主任询问。
基底细胞癌(BCC),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,是由多潜能基底样细胞组成,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。
虽被称之为“癌”,但是生长比较缓慢,转移风险小,预后一般较好。
为了病损切除得尽量“干净”,手术范围需要扩大,这时候就需要根据病损部位、形态、范围综合考虑。
不敢再多耽误,在办理入院手续后,张女士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,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治疗。
多学科协作
李女士的病变范围累及右耳后及部分耳垂,扩大切除后,很容易影响原耳部形态。
在皮肤科团队进行科内讨论后,他们决定采取多学科合作,联合耳鼻喉科,为患者一同进行手术治疗。
手术时照片
五官科于兆衍主任全力支持和配合,经过皮肤科张杰医生与耳鼻喉科医生联合对病变部位进行扩大切除,再行皮瓣成形术,精密缝合,耳朵已与正常形态相差无二。术后病理科确定癌变组织周边底缘、切缘均为阴性,已全部切除。
手术后照片
术后常规切口换药,拆线,愈合良好,患者现已痊愈出院。
出现这些情况需要警惕
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一般没有特别的自觉症状,因此不利于早期诊断,以下情况,大家需要提高警惕:
1. 30岁以后面部新长的“色素痣”需要引起警惕
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经历,就是儿童期、青春期特别容易长一些色素痣,这大多是良性的黑素细胞痣,注意观察即可。
但是30岁以后,色素痣的发生会较前减少,如果发现面部突然长了“色素痣”,可能不一定是痣。
脂溢性角化病、血管角皮瘤、皮肤纤维瘤、基底细胞癌、黑素瘤都有可能是黑色的“痣”样表现,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,明确良恶性。
2. 有长期日光暴露或者特殊接触史的人群需要注意突然出现“疹子”
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皮、面部等暴露部位,它的发生与长期日光暴晒、长期接触放射线、砷摄入、电离辐射等有关。
疤痕处或皮脂腺痣皮损处也容易发生基底细胞癌。以上人群应特别注意暴露部位有无异常皮疹或者肿物发生。
3. 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有遗传病史、基因缺陷的人群也需警惕
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、器官移植、有着色性干皮病、皮肤白化病等遗传病史的患者以及存在基因缺陷的人群,罹患基底细胞癌的风险会大幅增加。
因此需要注意观察身体各部位是否会出现异常的皮疹,需要的话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