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关键字
告别“开刀” 一“针”一“线”修补小儿脐疝
来源:普外科(腔镜病区) 时间:2024-12-19

近日,我院普外科(腔镜病区)再发力,用最普通的器械巧妙的完成小儿脐疝修补,该技术成熟安全,具有微创、美观、恢复快、不留疤等特点,为脐疝患儿带来福音。小辛今年3岁,肚脐附近一直有一个“蚕豆”大小的包块,咳嗽或者哭闹的时候尤其明显,小辛妈妈发现后很是害怕着急,一年前小辛妈妈曾带小辛找到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外科(腔镜病区)的苗庆松主任,苗主任检查后耐心的解释到:“这是小儿脐疝,属于先天性的小儿疝气,孩子2岁之前可以尝试保守治疗的方式看看是否能恢复,并指导小辛妈妈正确的护理方式。”时隔一年,小辛妈妈又来到我院门诊,苗庆松主任给小辛查体后发现:平卧时,小辛肚脐处仍有“食指”大小的缺损,站立后,可见肚脐有明显“蚕豆”大小鼓包。苗庆松主任说道:“现在孩子已经3岁了,保守治疗后无改善,建议手术治疗。”。小辛妈妈听后一直忐忑的担心孩子会疼,主任再次耐心的解释:我们做的小儿脐疝修补术是微创手术,在脐右下置入5mmTrocar,置入腹腔镜,在腹腔镜直视下用穿刺针和2根7#丝线关闭脐环,5分钟左右手术就可以结束,术后不留疤、美观、恢复快、术后无痛感,术后一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。小辛妈妈听后长舒一口气,立即给孩子办理住院准备手术事项。

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,次日为进行了腹腔镜下脐疝修补术,手术顺利。   术后返回病房,不哭不闹,6小时后开始流质饮食,并再次拿起她的心爱的玩具嬉嬉笑笑的玩耍,次日出院前换药,妈妈找了一圈才发现那个5mm的小切口。小辛的妈妈对此表示很满意。

小儿脐疝科普微课堂

1.什么是脐疝脐疝是肠管/大网膜等从脐孔脱出形成的腹壁疝,是一种先天性脐发育缺陷性疾病,随着年龄增长,程度减轻,大多数可在2岁以内自愈,少数不能自愈需手术治疗。2.脐疝是怎么产生的本病发生与脐部特点有关。由于腹部肌肉和筋膜在脐环处有缺损,在腹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如患儿呕吐、咳嗽、腹泻、便秘等肠管可通过薄弱区膨出而形成脐疝。3.脐疝有哪些临床表现当患儿啼哭、站立和用劲时,脐部膨胀出包块,直径1~2厘米,无其他症状,常在洗澡、换衣时无意中发现。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,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,是为脐痕;肿物特点为可复性,即哭闹、咳嗽、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,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;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,肿物缩小或回纳人腹腔,伴有肠鸣音。肿物缩小或还纳后,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褶,以上为典型脐疝。肿物较大时,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,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,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,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,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,除非为创伤所致。4.治疗方式①非手术治疗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。因此2岁前,除非嵌顿,可观察等待。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。②手术治疗一般在2岁以后,保守治疗无效或有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嵌顿史者应及时手术。

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普外科(腔镜病区)开展的单孔腹腔镜下脐疝修补术利用5mm单孔腹腔镜观察孔借助穿刺针完成手术,创伤小,恢复快,避免了传统腔镜手术中的多个腔镜观察孔,达到了“超微创”技术,更是避免了可怕的“开刀”,手术基本不留疤,无需拆线,美观可靠。